- Sep 16 Wed 2009 10:24
轉貼: 加班論!
- Sep 13 Sun 2009 20:53
卸下了徐經理後,我是誰?
有沒有想過當如果某天社會運轉的輪盤突然停止了,
每個人再也不需要工作也不用讀書了,
那當別人問起:請問你是?
你會怎樣的回答呢?!
對我來說每個時期的回答都是當時正在從事的工作,
還在唸書的時候就回答:我是學生,
- Aug 31 Mon 2009 20:33
不再只是旁觀人: 災民需要的關懷是什麼? 志工日誌(二)
這四天每天固定七點到晚上接近八點都待在災民重建所內,看見了不少團體前來進行關懷,以下是我摘錄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關懷。
8/27禮拜四早上高雄縣長楊秋興的夫人前來關懷,並帶來了15萬元台幣的加菜慰問金。
災區小朋友正在吃著小餅乾和汽水
- Aug 31 Mon 2009 12:13
不再只是旁觀人: 八八水災災民重建所 志工日誌(一)
在Andrea的精神號召下,因緣際會的透過YWCA晶晶學姐的轉寄郵件中透過中華民國青年救助協會的居中協助,我們兩個在8/26-8/30前往台南縣玉井鄉某教會宣教中心臨時成立的災民收置所擔任協助義工,這四天的體驗讓我感受了很多關於災民的生活愁與樂,和再度觀照了自己內在的許多問題,感謝老天給予的機會。
因為不想要用著抱怨的心態寫出四天所看見的,所以,我會用著正面的文字和態度寫出所看見的事情和往後可能可以改善的方式,這篇著重於四天災區重建所所看見的,透過沒有批判的方式寫出。
我們兩個是在禮拜二下午這才確定要在禮拜三何時出發,過程中我詢問了引介我們擔任義工的協會數個災區的狀況,得到的回答都是以"不知道"居多,後來發現災區重建所的收訊不便和缺乏良善整體管理使然。
好吧,反正橫豎都是要去,就用最放開的心前往,出發前和丹與媽媽告別,不知道這一趟的南下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台北車站和台灣高鐵領取了來回的救災車票,過程很順暢,搭乘高鐵很舒適也便利。
- Aug 24 Mon 2009 15:37
法鼓山二日禪體驗:覺知無常,無常才是常。
參加了法鼓山舉辦的二日禪(8/21-8/23),二日禪有點類似禪七的濃縮精華版,是禁止說話,要全心全意的與自己相處兩天兩夜,因此規定禮拜五晚上就要上山。
兩天的禪訓生活很簡單規律,
- 五點鐘起板(起床),
- 五點半到六點:八式動禪
(有點類似運動,若能夠清楚知道每個做的當下,做到清楚放鬆,就有禪意), - 六點到六點十分:早朝誦(念佛)
- 再做一炷香的禪坐,
- 四十五分到七點半的早齋
- 接著半小時的出坡
(就是服務時間,每個人都會分配到負責的工作)
很驚訝的發現從五點起床到八點的時候,我已經做完了這麼多有意義的活動,原來時間可以這樣有效率的分配,且是這麼的有意義的活著與生活著。
- Aug 18 Tue 2009 22:29
這群台灣機器人菁英們。
- Aug 12 Wed 2009 21:44
還是到了成家當母親的年齡了!
這樣的標題有點聳動,莫非是未婚生子?!
記得剛工作兩年時,銀行工作的伯父過年時問了我:會不會想要買房置產?
當時給的回應是:不會也不想,
可能是因為從沒想過買房子,尤其當時才27歲,
所以當問題丟了過來時,有點轉不過來,
但是從直接的回應中可以知道我真的沒有念頭想要買房子。
- Jul 30 Thu 2009 21:24
給未來的妳。
妳總是對生命充滿熱情的活著並體驗著,儘管現在偶爾仍有些事情讓不斷前進的妳挫折著,可是,妳總是仍能夠照著自己的心意、勇敢的朝著夢想前進努力著。 這篇文章是給三年後的妳,當妳脆弱的時候,記得我總是愛妳。
恭喜妳,完成了妳第一個夢想: 財務自由。
妳總是活得如此清明,知道自己是誰? 知道妳想要的是什麼? 妳很早就知道想要的人生是那種充滿著大大小小驚奇與脫序的人生,可能下個禮拜突發奇想的就跑到地球某處流浪,可能在某個轉角遇到了喜歡的風景就想要安定下來,因此妳知道那種朝九晚五、日復一日的工作不合適妳,
- Jul 27 Mon 2009 13:10
鶯歌捏陶,我與我的蛙躍竹林作品。
現在的我對於手工藝品充滿興趣,逮到機會就去嘗試並學習怎樣手動去做東西,猜想人的內在都有股"自己動手做"的欲望,這慾望和事業成就的達成感是同等重要且需要被滿足的。
禮拜天和丹丹、Michelle、Recks約好在鶯歌捏陶,這是我讓大蟒乖乖的待在家裡車庫休息,改乘坐火車到鶯歌(一站,$15),現在台鐵從台北到新竹段與捷運系統結合,透過捷運悠遊卡不限車種都當成"區間車"的票價,更大量的安排了區間車、電聯車的班次,若台鐵能夠讓等候車的環境變的更加舒適些,我想一定會讓像我這種很討厭透過火車通勤的人以後經常性的使用。
p/s 不喜歡利用火車通勤是因為火車常常誤點。
除了我有捏陶的經驗外,大家都是第一次到鶯歌捏陶,讓我在這裡替鶯歌宣傳一下。鶯歌捏陶大概是全台灣可以捏陶處收費最合理且低廉的,但是服務卻不會打折扣喔。推薦我每次捏陶的店 - 大謙陶坊,老闆是復興美工畢業的,不僅捏陶環境舒適,且燒陶的手藝也很棒,收費是$250可做兩個作品,但只能選擇一個作品進行燒陶。
上回來鶯歌捏陶是一年前的事情,當時做了幾個小花瓶,這次我打算做個大一點的成品 - 竹子狀的花瓶,於是和店家商量使用兩倍的土進行手拉坏,
- Jul 24 Fri 2009 10:28
繼續烤肉中: 另個遺珠小鎮成功,東部漁港之最。
這次考試的地點在成功鎮,位於台東縣與花蓮縣的交界不遠處,附近最負盛名的就是位於成功鎮北方約末10km處的三仙台,這是旅遊台東多會停留的點,反倒是成功鎮就變成了車輛快速通過的遺珠小鎮了。
成功鎮最早不叫做成功,而是"麻荖漏",這是一個以阿美族為主要居住的地方。成功鎮的漁港可是東部地區最大的漁港,也難怪會成立這間職校-成功商業水產。
在下午四點多一些後,沿著台11線往南騎,接著順著三民路的斜坡往海的方向向前衝,那種只有天與地而沒有人煙或車子的感覺很好,快接近漁港處後開始慢慢的出現了少許的釣魚客,整個城鎮不管是人或動物都是緩慢懶洋洋的模樣,
- 位於成功鎮的中央氣象站 -
- Jul 23 Thu 2009 21:52
東部陪烤 - 南澳,蘇花公路上的遺珠。
剛巧Andrea要南下到台東成功考試,我見機不可失,很有勇氣的請了兩天假再搭配週休二日,形成了四天三夜的台灣東部小旅行。
這趟旅行沒有規劃什麼必去的景點和必吃的美食,就想趁著旅行的途中看完兩本上週末剛買的書,另外也帶了台小折(Thomas),計畫是Andrea在準備考試時,我就騎著腳踏車四處逛逛,呼吸清新的空氣,和曬曬太陽。
p/s 談判大師Roger寫的絕對成交Part 2和一心禪師著的”你可以不生氣”。
清水斷崖
- Jul 18 Sat 2009 00:13
嚴師出高徒。
轉調擔任銷售規劃經理剛滿一年,決定轉調時就早有耳聞這是個吃力卻不討好的位置,周旋在銷售、財務之間為了合理的銷售目標拔河著,並要和製造研發部門恰到好處的合作又逼迫(逼迫要產能最佳化或者最迅速的允許配合銷售計畫的"變"),就是知道沒多少人肯願意接下這位置,就是知道這位置充滿著挑戰和很多的學習,這才要轉調!
這和高中聯考時父母建議我留在桃園報考,可是我和她們說:留在桃園考試沒什麼挑戰,因為你們都知道我一定是進入第一志願,可是去台北考聯招,一堆的不確定才有意思哩。(哈 後來果然沒考上第一志願)
轉調後果然不少挫折,每天過得非常的有趣有意思很刺激,兩三個月後就感覺上手,所謂的上手是能夠照著前人的步伐前進而很少出錯,老闆們都誇讚說我的學習曲線很迅速,可是我知道這還不夠,因為照著過去的方式做事不見得是對的,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能夠組織所想要的做事分析方式才是我想的目標,
再者是身邊出現了一個嚴格有時候接近嚴苛的老師-湯姆仕,公司多數人都很敬畏的財務副總,他很少(幾乎沒有)說我好話,每次他找我都是一堆的建議和批評,因此知道自己還不行,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 Jul 12 Sun 2009 21:23
清早爬貴子坑。
禮拜天和Andrea約好爬山,帶著兩條狗狗(除了可愛固定班底柏油君外,這回多了客狗阿嘟)一大早沿著國華球場後的農地來到了貴子坑。
貴子坑位於淡水山上,可以遠眺大度山和台北盆地,視野遼闊且爬山的人潮並不多(相較週末的陽明山),這裡是台北的幽徑,從熱鬧的北投捷運站沿著中央北路一路開著,然後轉進稻香路開往山區直到國華球場,車程不用10分鐘,可是映入眼簾的景色已經從店家人潮轉變成為鄉野小路、青菜園和乾淨舒爽的空氣和氛圍。
- Jul 11 Sat 2009 20:54
女人玩木工。
小時候就對木雕很著迷,看著木雕師傅一刀一刀的匏削著木頭,作品透過師傅細膩的心與手慢慢的呈現眼前,讓我曾經發願要做個木雕師傅(當時的願望是雕出一匹駿馬(我屬馬),佛像就謝謝在連絡)。
後來在升學主義下的我不僅沒有朝著木雕師傅的路途邁進,更從沒有上過工藝課。可想而知,每回去B&Q閒逛時,心裡頭即使仍有親手做木工的欲望,面對眼前琳瑯滿目的木工工具、各種大小尺寸不一的木片,真的是一堆的問號和猶豫出現。
可是你知道的,月亮在牡羊的我可不會如此輕易的被打敗,在七月第一個週六開始了生平第一次的木工實做,話不多說,先炫耀一下第一天的成果 - 愛心花雕CD櫃。
- Jul 07 Tue 2009 16:49
從新疆問題、西藏問題到台灣獨立: 民族間的愛恨情仇
有歷史學家認為新疆烏魯木齊最近的動亂是來自維吾爾人(新疆原始居住民族)和漢人間的民族問導致,當然,中共北京政府長期以來對於宗教嚴格的控制和慣用的同化政策更是導火線。
新疆雖然被歸維自治區,可是這是有名無實的,真正有權力的是漢人黨書記王樂泉。中共因為害怕宗教凝聚一股挑戰北京政府的力量而對宗教進行嚴密的監控,新疆維族人信仰的是伊斯蘭教,中共規定18歲以下和共產黨與政府官員不得進入清真寺禮拜,另外就是中共透過漢人移民進行的同化政策導致經濟大權落入受過高等教育的漢人手中,維族人只能夠做些低經濟價值的工作,更引發了衝突(有沒有很類似印尼排華運動呢!)。
- Jul 03 Fri 2009 16:30
我的網球學習經。
之前曾經提過我遇上了網球的"撞牆期",
所謂的撞牆期一詞的解釋如下:
運動學裡有一個所謂的「撞牆期」,通常發生在第一次作長距離跑步,或者運動一下子之後,這時身體會認為這樣的運動程度已經到達自我設定、無法繼續負荷的極 限,肚子疼痛、呼吸困難、肌肉僵硬等徵兆相繼出現,讓人覺得異常疲累,甚至喘不過氣來…;遇到撞牆期,你會質疑自己再也撐不下去了,覺得何苦這樣虐待自 己,還是放棄算了,多輕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一旦撐過這個時期,身體就會再次恢復常態,並且將當下的狀況調整為運動狀態,此時運動起來不但健步如飛,還 能讓人覺得身心舒暢。
前兩個禮拜練打網球時,真是我人生的黑暗期。
怎麼打怎麼不順,整個姿勢都走味,每次擊球時拍面不是不正(註:擊球瞬間執拍的拍面若不正,所擊出的球就會亂飛,通常都是飛得很高或者掛網),就是動到了手腕,因此,會讓手腕過度用力而可能有運動傷害。
- Jul 02 Thu 2009 17:49
十分鐘成交的套房 - 殺手級配備是什麼?
算算經營套房這個副業快要三年,
從一開始什麼都在摸索到如今有一點自己的God feeling,
其實我並非喜歡經營房地產租賃,
而是我喜歡當老闆(不用聽命於誰)且擁有自己企業的感覺很好,
而房地產包租事業的資金規模剛好適合現在還沒有很多金的我,
(不然我最想要的是成立旅遊文化平台和語言文教事業和成為代理商)
- Jun 29 Mon 2009 16:02
小獵犬們的北投關渡大稻埕美食瘋。
我要表達我最深的感謝給第三組的各位小獵犬們,因為妳們的參予與事前的付出,讓我們共同擁有一個很棒的週日回憶。另外就是大大的感激給Michelle,因為妳的加入,我們才能夠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6/28,實在是太好玩了!!
先放張當天結業式的團體照吧,
- Jun 23 Tue 2009 10:21
32km汗水淋漓又再次活過的體驗。
某天收到Andrea寄來的信,問我有沒有想過活著的意義與對死亡的想法?斷斷續續的想著這兩個問題,關於活著,我有一點眉目了,但或許還是不夠深入。先分享給大家,
活著,是為了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滋味;
活著,是要讓世界變得更不一樣;
因此,我想要盡可能的放開自己、勇敢的體驗著不一樣的生活;
正因為這樣,於是,當見豐哥問我要不要在6/19去日月潭騎腳踏車環湖時,約莫考慮了一下就點頭,即使在這之前,我可是沒有騎腳踏車超過10km的經驗。
- Jun 21 Sun 2009 11:26
日本景氣兩極化下的省思 - 知識力。
今週刊六月的專欄中提到現在日本的好景氣集中在少數企業、更集中在東京,
例子是透過在東京新宿的酒店生意仍舊好,一瓶三萬日圓的香檳,一個晚上兩瓶三瓶接連的開著。可是到了札幌酒廊生意就清淡的可以。另個例子是東京有許多餐廳照常大排長龍,而成衣品牌UNIQLO,甚至在新宿等第新開了三十來家店。
同樣的經濟、同樣的人民、同樣的文化、同樣的語言,時間每天照常的運作,有人餓的沒有飯吃只好犯罪,卻也有人照樣生意興隆,那究竟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差異?
每個時代都有那麼幾次的洪潮,像是世界戰爭的爆發、像是經濟進入大低潮的年代等,很多人是這些襲擊而來的大浪為災難,於是,消極、失意、無奈的躲避著但求安飽;有人卻將其視為再難得不過的機會,當大浪打來之際,輕輕巧巧的先向後閃避,接著出其不意的揚起風帆,閃過緊接而來的第二次、第三次大浪,直到行駛到平靜無波的水面為止。她們憑藉著是什麼?憑甚麼在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時候,卻逆向操作的往前重新出發呢?
我想是知識力,
- Jun 11 Thu 2009 18:12
Do it, Right Now!
做了! 就對了,
我有許多對於這句話的實證與感想。
家裡的牆面因為當初施工時與鄰居共用牆面導致滲水產生壁癌,每次颱風或者梅雨季節時,電話線、網路線就會因為不堪潮濕而故障,光是請中華電信工程師來家裡重弄就超過10次吧,問他們兩個: 可以請人來施工嗎? 得到的答案是: 等颱風季節過去,等天氣比較晴朗吧。
這一等就是好幾年,終於在前兩年有了突破,我們請了人整治。接著就是牆壁重新粉刷的小事,當時都已經說好請某個油漆工來施工,可是又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延宕。後來我發現他們裹足不前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想的太多太細的環節,可能真的是問題,可能也是多慮。於是,今年趁著週末,我買了補牆面的土與油漆,利用一個週末粉刷了一道主牆。這個舉動竟然帶動全家動起來,先是老弟開始補他的房間,老爸也是。我打算趁著現在比較空閒的七月繼續將剩下的牆面補土油漆過,然後就替爸媽弄妥其他地方。省錢也運動,一舉兩得。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就更多不其數了,
- Jun 08 Mon 2009 23:27
我要份好職業!
學打網球至今約莫3個月,發現很多的樂趣,
讓除了工作、學習之外的時間,
多了另個抒發情緒的活動。
我的網球教練擁有一張專業的職業網球證照,
今年才25歲,從體院畢業至今都沒有到過公司上班,
生活收入就靠著網球家教優渥的時薪,
- Jun 02 Tue 2009 20:29
重組優雅的欲望,連結過去拼湊成為假記憶。
- Jun 01 Mon 2009 13:05
偶像的癮。
- May 31 Sun 2009 18:13
人性到底是什麼?你真的是好人嗎?!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
如果人性是善,那為何有不少人走到後來變成了自私自利不管他人死活的人?
如果人性是惡,那為何不少無惡不做的人在臨死前終於留下悔悟的眼淚與一顆良善的心意?
以上這個問題,我反覆的問了自己超過一個禮拜,
這陣子的我因為他人的惡與自私,感到痛苦與憤怒,
- May 26 Tue 2009 17:33
想要有錢嗎? 那請進!
有錢不見得可以很快樂,但至少可以讓你快樂一陣子。
因此,
怎樣可以有錢?
怎樣可以從白手什麼都沒有,然後有效率有進度的累積財富?
怎樣可以當個聰明的理財達人?
若你對於以上三個提問有興趣或者想要變成有錢人,那請點選"繼續閱讀",
- May 21 Thu 2009 18:01
分享曼陀羅並且讓我知道你們看見什麼?
洪蘭教授曾在演講中這麼說: 人類會閱讀是一個奇蹟,因為文字的發明至今只有千年,因此能夠認識字這項能力還沒有寫入人類的基因中,這也說明為什麼人可以透過語言溝通,可是卻有文盲的原因。
由此可知,我們內在的許多想法、念頭、感覺是不能夠全然透過文字說明的清楚,此時就需要其他有別於文字的工具幫助我們認識更深層的自己,這就是"曼陀羅"治療的產生,透過一幅福的曼陀羅讓人觀照內在、治療自在。
曼陀羅在梵文中的本意為「圓形」或「中心」,這也是為什麼每幅曼陀羅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圓形,透過我們隨意、用著感覺繪畫出的曼陀羅,讓內在的潛意識被看到也被我們認識。
我在五月初畫了兩張曼陀羅,想請你們分享你們透過這兩幅曼陀羅看見了什麼,即使只有簡單的幾句感覺也請回饋給我,那可以幫助我更理解內在的自己,或者,我沒看見的自己。
這張是5月1日晚上畫的:
- May 21 Thu 2009 06:00
這一定有它的意義,只是我還沒有全然領略。
發生了兩件事情給了我很好的機會教育,兩件事情看似不相關,而其實很有關聯。
[事件一]
參加了YWCA國際事務培訓營的訓練約一個多月,因緣際會的被分配到以學生為主的小組中(10多個學生+4個在職),除了聽講外,我們有不少小組討論與撰寫計畫的機會。因為培訓營是透過自身主動申請學習加入而非被迫於學分設計或工作需要而生,因此,每個人參與的動機與渴望得到的結果都不盡相同。你的參與表現為何不會有人去打分數? 你也不會因為表現好而得到什麼獎賞? 這樣的結構下所產生的小組除非理念相同、學習付出動機強烈,否則就是一團散沙。
很榮幸的被選為小組長,負責居中協調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以下我想要說的機會教育。
在幾次工作分配的確認與六月底樂活文化體驗坊路線的設計,我從小組員的回饋中感受到兩個衝擊: 積極度與程度(小組中仍有幾位同學表現的非常棒),往往一個議題透過email被丟出,回應的人零零星星,更惶論要真正有投入去做或付出的人。我從中看見自己兩個內在的issue,
"沒有耐心也不喜歡與只會說不能夠有行動的人相處",
- May 20 Wed 2009 14:01
憤怒牢騷的背後?
幾天前的全公司經理會議場合,製造部門副總特別針對工安做了簡報,血淋淋的放了幾張國內外工安意外的照片,像是四根拇指被機器截斷、人被燒死的照片等,大概是太過驚訝於照片中影像的真實感(沒有馬賽克處理),看的當下很排斥這樣陳述問題與教導方式,索性就不看也沒有認真的聽講。
會議後的幾天反覆的回想起那些照片中傷殘的畫面和我當下的情緒,問自己: 你在害怕什麼? 你在憤怒什麼? 你為什麼討厭抗拒這樣的教育方式?
副總報告的都是事實,
我們的確常常忽略了自身工作環境的安全,我們也常常因為貪圖便利而自作聰明的走了許多捷徑(像是廠內開車車速不得超過20km/hr),但卻沒有仔細想想做了以後可能會有的安全疑慮,我們甚至已經麻木到非要有人員傷亡才正視落實到工作中細節的重要性。
既然都是實情,我為什麼要憤怒? 我在抗拒著什麼?
原來是表達方式的問題,
- May 15 Fri 2009 23:49
透過歌有了更強的連結。
和爸媽的年齡差距了快要30歲,每當爸媽說起她們小時候如何又如何時,卻只能夠憑著自己曾有的經驗去想像她們過去的畫面,像是:10歲時的媽媽放學後要去田裡頭幫忙務農的外公、像是沒法讀完專科的老爸辛苦的在某家工廠工作等,
我們之間因時代背景所產生的文化感知有所不同、因生活經驗而產生思考邏輯的差異,有不少觀念上的代溝。但卻奇妙的可以透過對於歌曲(也算是一種藝術創作)拉近彼此的距離、產生了話題,強化了我們的連結。
- May 14 Thu 2009 11:22
好用的google News: 更寬廣看世界!
台灣媒體因為結構性的問題在國際新聞的涉獵上稀少的可以,
但我們不能夠以此為理由而阻擋了認識世界的可能。
提供一個這陣子發現的好工具,
讓我們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各個國家最關注的標題新聞:
透過 Google News!
連上www.google.com 的網站,
- May 12 Tue 2009 18:37
真相只有一個,解決的方式卻可以有很多種。
- May 12 Tue 2009 15:54
一樣櫻花,兩樣情: How you see the world!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在1992年日本進入泡沫經濟時進入日本防毒軟體市場,當時的日本各項經濟指標跌落谷底,像是日股在1990年一年內重挫39%,而東京等六大都市商用地價下跌,從1990年起的五年內腰斬58%。張明正透過買下退出日本軟體市場的英國軟體公司開始他的生意,在別人眼中看見的是蕭條、經濟不景氣的日本,但是他卻說:
保有舊思維,看到的是不景氣,擁有新思維,看到的是機會。
商業週刊1118期對經濟不景氣的日本做了一系列的分析,並且有數個透過創意透過擺脫舊思潮而成功的案例分享,你可以透過網路看其中的幾篇報導: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6494&p=1
日本在1998年經濟成長率是負2.05%,接著在2002年失業率創50年新高的飆到5.4%,而在金融發生海嘯的2009年,日本預估經濟成長率為負2.6%。日本景氣的低迷狀況從1989年開始到2009年還沒有消退,面對這長達20年的失落,還是有不少日本企業殺出突圍,他們就是用著不一樣的思維來看待所處的環境,然後從中找到更適合企業的生存方式。
[台灣失業率參考圖]
- May 09 Sat 2009 14:37
總是要有風險,才有所突破。
- May 07 Thu 2009 14:36
打破"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的迷思?!
官僚體系的作風是: 你給我多少錢,所以我做多少事。
因此,當你不能夠給我多少錢或者資源時,我就有了我可以失敗的理由。
兩年前部落格中就有這樣的討論,
現在回頭再看這個問題,
我還是堅信:
- May 04 Mon 2009 14:34
不抱怨的人生有著無窮盡的能量與美好。
正在閱讀 "不抱怨的世界",
有關於書內容的介紹,請查閱以下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6000
- May 04 Mon 2009 14:33
沒有什麼是一定非得不能夠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