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到了醫院看見爸爸是今晚的值班人,感覺很輕鬆。 "你動一動右手 ... 恩 ... 很好,那右腳能不能動一動呢? ... 恩 ...真的太好了,你會好的,你知道嗎? 醫生這樣告訴我的。" 這是爸爸和爺爺的對話,爸總是很會鼓勵人,充滿著信心的語氣,注意到爺爺在舉起了右手後,一陣哽咽,大概也是擔心出不了院、回不了家吧。 再幫忙爺爺按摩後,我們讓爺爺和Nancy先休息而走到外頭的休息區聊天。我想知道爸爸為什麼可以如此全然不計較的照顧兩位老人家。
爺爺的狀況好多了,高燒退了、食慾也變好的可以吃下一碗牛肉麵,
爸說他15歲那年在進入裕隆工廠上班前和大伯有個約定,兩人約定這輩子絕不和兄弟計較、有兄弟鬩牆的事情發生,爸和我說完後看了我ㄧ眼,然後說:所以,他們(兄弟)想要什麼,我就給,至少到現在,我都在信守這個誓言。
因為誓言,因為性格本就不愛計較使然,爸每次都是出錢出力的那個人。像是兄弟要他出錢買農地,他是出了錢用爺爺的名字買下。之前爺爺答應捐十來萬給國小來救助原住民小朋友,發現自己不夠錢,找了爸爸幫忙。對於父母相關的事情,他將錢看的很小。
他和說我,載爺爺去義民廟開會,他心裡總是這麼想:搞不好這是他這輩子最後一趟去參加這個會議! 就因為如此,他怎樣都不要違逆老人家,反正只是麻煩一點而已。
爸在侍奉父母上其實活的很當下,能給,就會給,不會猶豫。能做,就立即做,不要後悔。儘管叔母對她有很多怨恨,他其實不在意,這從他從不主動提起,即便我問起,也是輕描淡寫的說個一點點。昨晚他提醒我,千萬不要覺得叔母這樣說他而討厭叔母,他說照顧老人家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他由衷的感謝叔母的付出,所以她對他的抱怨批評都不是那樣重要。
某天奶奶對媽媽說,四個兒子中爺爺最不疼的就是爸爸,可是,爸爸卻還是可以這樣對待他們。
某天爺爺這麼對爸爸說,只要有你在,我就不怕被人拋棄。
我誤解了爸爸很久,
在25歲前幾乎不太和他交流,
昨晚和爸說:
我真的很敬佩你可以這樣不計較的付出,你的慈悲我要記住。
繞了人生一小圈,
才發現其實他影響了我這麼深。